针对新疆学员特点 精心设计课程

作者:系统管理员(2011-12-23)

    12月16日下午,来自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喀什莎车、泽普、叶城、巴楚4县的第四批219名高校毕业生将到达天华学院,今后他们将在天华学院接收为期1年半的国家通用语言、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工作技能培训。

    上海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新疆学员来沪培养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专门批示:各有关单位应将培训工作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大事,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切实予以保障,使219名新疆大学生学习好、生活好、身体好,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真正增长本领,回疆后更好地工作。按照新疆自治区的要求,这批大学生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制与政策理论、专业知识技能、计算机及文体课程、岗位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为全力完成此次培训任务,切实为对口支援地区培养一批急需的、能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骨干人才,天华学院克服了临近期末时间紧、任务重、工作杂等等诸多困难,各系部通力合作,制定了完备的培训方案。

    在天华学院培训的219名新疆高校毕业生分成了6个班级,培训课程分为通用语言课程、通用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社会实践)三大类。

    通用语言课程主要是强化汉语言培训,使培训学员能比较准确、流畅地使用汉语言文字;具备日常交流和专业岗位工作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达到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三等甲级。

    通用课程的设置主要用于提高学员的政治素质、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调查研究和数据处理能力、公关协调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更好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各民族发展史,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国情区情,了解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专业技术课程的设置主要用于提高学员胜任具体岗位的专业技能,使学员了解和掌握本工作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具体分为社区管理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方向。学前教育方向的专业培训,除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拟聘请黄浦区和徐汇区幼儿园园长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幼教班学员讲解幼儿园操作实务,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按照这三大类课程,学院对现有的各专业本科生课程进行了资源整合,挑选出教学质量高的课程,并配备优秀的师资进行小班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概算学时总数约为500学时。

    2011年12月20日―2012年1月16日,为这批学生的入学适应月。学院在做好了各方面准备工作的同时,也开始了通用语言课程和通用课程的培训工作,目前每个班开设有13门课程,每周34课时。

    在通用语言课程的培训方面,2011年12月19日上午8:30开始,外汉语系在常务副主任陈再阳的带领下,对新疆班学生进行了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水平分班测验。测验中12名教师分为六组,每组配备一名大三年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助理,两人一组对学生进行口试,每组负责40名左右学生。测验前各参与人都做了充分准备,测验时详细交流了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所学课程、HSK考级情况、下一阶段学习汉语的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测验的基础上,从12月20日开始,学院对他们开展了汉语言培训工作。通用语言的培训课程包括《普通话训练》(每周4课时)、《国家通用语言精读》(每周6课时)、《国家通用语言视听说》(每周2课时)、《报刊阅读》(每周2课时)、《写作》(每周2课时),这些课程涵盖了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读、写各个方面。

    在通用课程方面,目前开设了《形势政策》、《心理学专题讲座》、《商务礼仪》;在专业技术课程方面,入学适应月针对社区管理和幼儿双语两个专业方向,分别开设了《管理案例分析》和《音乐基础》两门课程。(学院报导组)